项羽的故事(关于项羽的7个小故事)(推荐10篇)
篇1:中国古代名人项羽的故事(高中600字写人)
“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”的项羽,身历七十余战,攻无不克;起兵三年,“遂将五诸侯灭秦,分裂天下,而封王侯,政由羽出,号为霸王”。
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?缺乏政治远见,一味沽名钓誉是项羽的致命弱点。他欲得天下,又图虚名,既准备****怀王之约,又害怕世人指责。他不用范增之计,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,迷信武力,而根本原因则在于心理上的脆弱。
刘邦对项羽的评价:“夫运筹帷帐之中,决胜千里之外,吾不如子房(即张良)。镇国家,抚百姓,给馈饷,不绝粮道,吾不如萧何。连百万之军,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此三者,皆人杰也,吾能用之,此吾所以取天下也。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,此其所以为我擒也。”
高中第二册学习了课文《鸿门宴》,让我们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。
【原文再现】
——《鸿门宴》
素材评析
从上段节选中可见沛公能亲自的忍辱屈从,这正是大丈夫的襟怀,也是他后来能成就帝业的性格因素。然而,一生总是刚愎自用、狂妄自大的项羽,对沛公来赴鸿门宴赔罪,不但心里毫无疑惑戒备,反而出卖了为他通情报的曹无伤。不但如此,自己还坐在宴席上的尊位,一副天下非他莫属的傲气,而对范增决意要杀刘邦的示意示而不见,以为刘邦早晚得臣服于他。
适用话题
项羽性格上的某些闪光点,如不畏****、不耍阴谋诡计、光明磊落应当给以肯定,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“心灵的选择”、“诚信”、“张扬个性”、“倾听”、“快乐幸福与思维方式”等;而性格上的缺点如刚愎自用、缺乏远见、软弱、优柔寡断等则应该扬弃,此性格特点适合话题“包容”、“人与路”、“谈意气”等。
篇2:关于项羽历史典故(高中1200字以上写人)
剑折沙尽血洗风,七载成败转头空。荡恨笑饮苍天泪,段韧傲刻夕阳红
——题记
有一霸主,名曰项羽;有一英雄,名曰项羽;有一传奇,名曰项羽;项羽!你的豪情,似熊熊烈火,燃尽天边;你的壮志,如万里凌云,腾飞天穹;你的名字,若夺命利刃,让敌人闻风丧胆。
巨鹿之战,你受楚怀王之命前去援救陈余,我想你心里会万分激动,身为一代名将一次次的胜利都会是你的勋章,你怒杀儒臣宋义,当你孑然一身带军攻敌,当天下人都觉得你会就此停止攻敌的脚步时,而你并未放弃。你让军队破釜沉舟,断了后路,誓要拼死一搏,我都可以想像当时的你是多么的果断,又是多么的无奈。你带领的人马无不是以一当十,奋勇厮杀,呼声动天,杀声震地,以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之势大破秦军。这一役,诸候相随;这一役,浩浩荡荡;这一役,名动千古!
你成为了西楚霸王,威风凛凛,但又有数不尽的沉重与惆怅,谁又会知道你也会在一个月夜中,叹气哀伤,也会担心若败了,若亡了又该如何!你与刘邦终还得你死我活,这世间拥遵循着胜者为王的道理;你与刘邦之大将韩信在垓下展开激战,这一回,你中了韩信的十面埋伏,你虽有一支绝世画戟,有鈡离昧,季布伴于身侧奋力相助,血眼杀散数层汉兵,血流千里,狼狈逃出包围,可兵将战马失了八成,你心中无限悲伤。自起兵以来,像这样的失败,且是第一回儿。你想起那些残伤的楚兵,又怀念远在天边的家乡,既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英雄之路,又哪能回头?哪能后悔?你喝下一坛又一坛的烈酒,面对多年伴你弛骋战场的骏马,面对一直深爱的美人虞姬,感概良多,心如万丈波涛,难以平静,禁不住高声悲歌: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;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你知自己大势已去,此后一切必将会烟消云散。你这时完全可以退出战场,归隐山林,可你身为西楚霸王的威名不允许,身为一个领导者的责任不允许,还有你!项羽的尊严也不允许,这些顾虑太沉重,终还是放不下啊。
残阳的最后一抹余晖覆盖乌江,金色的光辉闪烁,血阳照耀下的萧索草木如同泣血,这诡异的艳丽附着地上蜿蜒干涸的血河,和数不尽的将士尸首构成了一幅永远定格的画面。怆地呼天,狼烟漫漫,你败了,败的彻彻底底,呆滞着看见虞姬一身盛装笑着望着你,你有些恍惚,你似乎看见了过去你最辉煌时刻,她以翩跹舞姿,千般柔情,万般妩媚,欢歌为你起舞。而此时的你,有的只有苦笑,这时,虞姬说道;“妾生随大王,死随大王,今大王危,妾深知已是拖累,愿大王前途保重!”她一转身,突然从你腰间拔出利剑,向自己脖上一抹,衣角在空中划着绚丽的花,就此香消玉碎。你颤抖跌倒在地,抚尸大哭,悲恸欲绝,虞姬的青丝随风飘动,漫天飞花飘舞,落地百里。雪落了,虞姬走了,你恨自己不能挽留住她的生命,恨自己不能与她就此厮守。你不能逃走!你不能忍受自己就这样回去,又怎样去面对江东父老。可你累了,不想争了,你不再愿战火燃尽江东之水,不愿苍生黎民再受战乱之苦,你愧对忠心耿耿一生追随你的生死弟兄,仰天长叹:“天亡我也,非战之罪!”说罢,便把刀往喉脖上一横,坠落金灿乌江中。江水泛起一片血色波澜,漾起一阵巨大的涟漪,天下英雄尽悲恸。是啊,苟活千世,非霸王所为!“兵败乌江,宝马赠亭长,头胪送故人!”
你的一生,定让人敬,让人畏,又让人感;让人叹,让人悲,又让人回味。你的一生,就应该是这样的铁血柔情,万丈豪气!千古战场风雨沧桑路,无尽征程多少豪杰故,今有霸王名项羽,一代英雄却乌江水边白骨枯!
生当作人杰,死亦为鬼雄!
篇3:被挫折打败的项羽的故事(700字写人)
项羽,楚国人。他在青年时代,学书、学剑都不成,改学兵法,也只“略知其意”,不愿深入钻研。他少怀大志,嫉恶如仇,看见秦始皇时,发出了“彼可取而代之”的怒吼。作战,英勇过人,如“利刃新发于硎。”
在巨鹿之战中,项羽为了解救赵国之围,毅然杀死“非社稷之臣”的宋义,取得统帅的地位。巨鹿之战,他沉船破釜,抱定了必死的决心,“以一当十”与秦军作殊死搏斗,终于把敌军打垮,使起义军由劣势变为优势。
巨鹿之战胜利结束后,项羽成为诸侯上将军,当他听说刘邦已攻入关中,并派兵守关时,立刻“大怒”,特别是听了刘邦军中左司马曹无伤的密告后,更为愤怒,扬言“旦日飨士卒,为击破沛公军!”多么勇猛、暴躁。叱咤风云、不可一世的项羽,在“鸿门宴”时却轻信刘邦的谎话,听信项伯谗言,不信任忠心耿耿的范增,终于被刘邦所软化,把刘邦当作可靠的臣属。他明知项伯与刘邦集团有联系而置之不问,却把曹无伤告密的事说出来,致使曹无伤被刘邦诛杀。多么鲁莽,憨直。结果,削弱了自己控制刘邦集团的有利条件。
鸿门宴后,项羽进入咸阳,杀秦降王子婴,焚烧秦宫,大封诸侯,自称西楚霸王,号令天下,大失民心。项羽也逐渐由强盛走下坡路,最后招致“垓下之围”的悲惨结局。
在垓下,项羽被刘邦的军队重重包围,兵少粮尽,只剩二十八骑;而汉骑追他的有数千之多,项羽孤军奋战,飞斩敌将,使“汉军披靡”。当赤泉侯追他时,项羽“嗔目而叱之,赤泉侯人马俱惊,辟易数里。”后来,项羽终因寡不敌众,四面楚歌,面对着美人和名马,流下了伤心的眼泪。他曾慷慨悲歌,却依然坚决抵抗,“溃围斩将刈旗”,即使到了乌江,走投无路时,乌江亭长要渡他到江东去,项羽也不愿让江东父兄看到他兵败将亡、狼狈不堪的情景,所以拒绝渡江,宁愿以自刎来结束他英雄的一生。
篇4:项羽的历史典故(高中1200字以上记叙文)
秦末,农民起义风起云涌,24岁的项羽和叔父项梁在江南起兵。为了扩大力量,项梁派项羽去联络桓楚一起反秦。桓楚趾高气扬地说:“你能敌万人,我们就服你,院中有一大鼎,足千斤,你能举得起吗?”项羽先让桓楚手下4名健壮的大汉一起举鼎,然而大鼎却像生了根似的丝毫未动。然后,他自己撩起衣襟,大步走到鼎前,握住鼎足,运起力气大喝一声“起”!生根似的大鼎被高高举起,而且三起三落。于是,桓楚满口答应,合兵从羽起义。
【取而代之】
公元前 210 年,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(今江苏苏州),项羽也随众人前往观看。观望中,项羽不禁脱口而出:“彼可取而代之也。”只此一语,就表现出项羽的宏伟大志和英雄气概。
【先发制人】
陈胜起义后,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,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:“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。我听说先发制人,后发则被人所制,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。”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,按照计划,项羽杀死了声称“先发制人”的殷通,收集了他的部下,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。
【破釜沉舟 以一当十】
公元前 208 年,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,项羽率兵前往解救。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,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,“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”。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,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,“楚战士无不以一当 十”。秦损兵折将,项羽乘胜追击,逼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。
【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】
秦朝被推翻后,项羽在鸿门(今陕西临潼附近)设宴招待汉高祖。在宴会上,项羽的谋士——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击杀汉高祖,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。于是,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,想借机刺杀汉高祖。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,就出外召樊哙说:“现在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常在沛公。”于是樊哙带剑拥盾进入宴会厅,指斥项羽不守信义,项羽被樊哙的气势所折服,汉高祖借机脱离险境。
【沐猴而冠】
灭秦之后,项羽引军入咸阳,大肆烧杀,咸阳火三日不绝。谋臣劝项羽说:“关中山河四塞险阻,土地肥美,可以作为霸王之都。”而项羽以“富贵不归故里,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,没有人知道”为借口加以拒绝。劝他的人感叹道:“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,果真不假。”项羽闻听此言,就杀了说这话的人。
【四面楚歌】
因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谋臣和百姓的支持,项羽最终在“楚汉之争”中败下阵来,在垓下(今安徽灵壁南)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。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,项羽大惊,见大势已去,率众杀出重围,逃至乌江边,因自觉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,项羽有船不渡,自刎身亡。
西楚霸王项羽欲东渡乌江。乌江亭长以船待,谓项王曰:“江东虽小,地方千里,众数十万人,亦足王也。愿大王急渡。今独臣有船,汉军至,无以渡。”项王笑曰:“天之亡我,我何渡为!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,今无一人还,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,我何面目见之?纵彼不言,籍独不愧于心乎?”乃谓亭长曰:“吾知公长者。吾骑此马五岁,所当无敌,尝一日行千里,不忍杀之,以赐公。”乃令骑皆下马步行,持短兵接战。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。项王身亦被十余创。
篇5:有关项羽的历史典故(1200字以上记叙文)
垓下之战
垓下之战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的最后一场战役。这场战役后,刘邦统一了中国,建立了汉朝。在这场战役中,刘邦将项羽围困在垓下(今中国安徽省固镇县)。项羽在四面楚歌当中率800骑兵突围,渡过淮河后被汉兵追上,最后项羽只剩下28人。项羽逃到乌江后,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,拔剑自刎。刘邦彻底赢得胜利。
汉王四年 (公元前203年)九月,在成皋争夺战中,项羽与刘邦议和,以鸿沟为界,东属楚,西属汉。不久项羽率军东归,刘邦也想退兵。这时,张良、陈平建议说,我们已夺了大半河山,四方诸侯又都归附,项羽兵疲粮尽,众叛亲离,正是消灭他的大好时机,若放他回去,必然养虎为患。刘邦一听,立刻改变了主意,决心东进。刘邦率军追项羽至固陵,本来与韩信、彭越约好合力攻楚,结果二将未至。项羽反攻,刘邦大败,遂坚壁固守。后用张良计,笼络手下几员大将,遣使封韩信为齐王,彭越为梁王,英布为淮南王,又策反了楚大司马周殷叛楚。
五年(公元前202年)十二月,刘邦、韩信、彭越、英布会师,共约 30余万人, 由韩信指挥,全力追击楚军,在垓(该) 下(今河南鹿邑东,一说今安徽灵壁东南)将 10万楚军团团围住。韩信命各路军分作十队,在四面埋伏,连环接应。韩信出阵挑战,项羽几次突围冲杀均被伏兵截击而回,人数越来越少。夜晚,韩信命手下士兵唱起楚地歌谣。项羽听见四面楚歌之声,以为楚地尽失,遂告别心爱的虞姬,率领 800子弟兵突围南走,被汉军追至乌江(今安徽和县东北),自刎身亡。楚汉战争以刘邦全胜而告终。次年二月,刘邦称帝,建立汉朝,中国重归一统。
破釜沉舟,以一当十
公元前 208 年,秦将章邯指挥秦军主力合围巨鹿,项羽率兵前往解救。为了表现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心,项羽带领全部军队渡过漳河,“皆沉船,破釜甑,烧庐舍,持三日粮,以示士卒必死,无一还心”。项羽率军断秦军粮道,与秦军进行了九次激烈的较量,“楚战士无不以一当十” 。秦损兵折将,项羽乘胜追击,迫使章邯率其残部投降。
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
秦朝被推翻后,项羽在鸿门(今陕西临潼附近)设宴“招待”功臣汉高祖。在宴会上,项羽的谋士——亚父范增几次示意项羽趁机杀掉汉高祖以除后患,但项羽因不忍而不予理会。于是,范增便让项庄以舞剑助兴为名,想借机刺杀汉高祖。汉高祖的谋臣张良看到形势紧迫,就出外召樊哙说:“现在项庄拔剑舞,其意常常在沛公。”于是樊哙持剑闯入宴会厅,当面喝斥项羽不守信义,项羽被樊哙的壮士气势所折服,因而与其对饮。汉高祖借故脱离险境。
还乡定都,沐猴而冠
灭秦之后,项羽引军入咸阳,大肆烧杀,咸阳火三日不绝。谋臣韩生劝项羽说:“关中山河四塞险阻,土地肥美,可以作为霸王之都。”而项羽以“富贵不归故里,如同夜间穿锦绫走路,没有人知道”为借口加以拒绝。劝他的人感叹道:“人们说楚人是沐猴而冠,果真不假。”项羽闻听此言,就烹杀了说这话的人。
十面埋伏,四面楚歌
因为项羽的刚愎自用和性情残暴而失去各路诸侯和天下百姓的支持,亚夫范增也因项羽过度猜忌而含恨病逝。因此“孤身一人”的项羽军最终在“楚汉之争”中败下阵来,在垓下(今安徽灵壁南)被汉高祖军队围得水泄不通。夜间军营四面皆楚歌,项羽大惊,见大势已去,心灰意冷,遂率数十麾下杀出重围,逃至乌江边,因自觉“无颜见江东父老”,力竭自刎身亡。
武艺小传
项羽精通十八般兵器,其中独爱百兵之王--枪!传说项羽起兵之前会稽郡曾天降陨石,后项梁私下请当地铸造兵器的名人们来用此石取铁为项羽锻造兵器,经九天九夜终锻成一杆巨型錾金虎头枪,长一丈二尺九寸,重129斤,仅枪杆就有碗口般粗细,项羽为其起名曰“霸王”!此枪常人需两人齐力方可抬动,然项羽天生神力使此枪只有单手,后来更自创出一套无敌的枪法“单手十八挑”!
篇6:关于刘邦项羽的故事(600字)
楚汉相争:一个项羽一直打胜仗到死的故事。
破釜沉舟:项羽打仗的方式,向前冲,不许回头。因为跟着项羽无需回头。在这次大败秦军的战斗里,项羽显示出他非常残忍的一面,他坑杀了二十万败军人。这是他多次坑杀败军中的一次。多年后的张献忠也有这样的“德行”。所以,伤害中国人最深的,只有中国人自己。
鸿门宴: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宴会。没有美丽的女明星,没有佳肴,没有花很多钱。对于项羽来说又让对手活着陪他玩了好久,对于刘邦来说是个逃命的机会,对于读者来说,这是个精彩绝伦的故事。那时,项羽有绝对的军事优势,他想让死的人都是心惊胆战的,比如这时候的刘邦。宴会上,刘邦的位置是卑微的臣子位南位,项羽坐在主位西位,刘邦的部下在宾客位东位,项羽唯一有名的谋士范增在君子位北位。
项庄舞剑,意在沛公:本来大家心知肚明,刘邦为消除项羽的疑虑,一定要来赴宴的,而范增就是要项羽在宴会上寻机杀死刘邦的。哪知项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,在项庄舞剑时,屡屡化解沛公的危机。更要命的是,项羽压根就没有称帝的决心,这时候又犯了愚蠢的妇人之仁。气得范增感慨:竖子,不足与谋!
衣锦夜行:表达项羽强烈家乡观念的成语,获得了荣耀,不回家乡,有什么意义呢,不就象穿着华丽的衣服在夜里行走,没人看到一样吗?这是项羽当上了汉中王后的第一反应。
四面楚歌:刘邦用这个计谋瓦解了项羽最后的军士气势,项羽从带领战无不胜的军队将领,变成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一人,多么悲壮的人生。我一点也不喜欢项羽。
篇7:项羽年少有大志名人故事(1200字以上记叙文)
以“楚汉战争”而称著后世的西楚霸王,姓项,名籍,字羽,故又叫项羽。他之所以能成就一番霸业,一个重要原因,就在于他还是个八九岁的少年时,胸中已经有了宏大的志向。
项羽,是战国后期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,下相(今江苏省宿迁西南)人,出生于公元前232年。公元前223年,楚国为秦国所灭,项燕自刎而亡,项羽时年九岁,随叔父项梁逃亡他乡。面对国破家亡的惨状,项羽对秦朝恨得咬牙切齿,立志长大后复国报仇。项梁见侄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大志,心中十分欢喜,把报仇复国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,着意培养。
开始,项梁教项羽读书写字。项羽虽然生得虎背熊腰,外表看四肢发达、头脑简单,不是块读书的料。可是他天资聪慧,对叔父所教的东西一学就会。项梁心中自然高兴。可是过了不久,项羽就对学习产生了厌烦情绪。有一天,项梁外出办事,临行前嘱咐项羽温习功课,项羽满口答应。可是中午回家一看,项羽不是在做功课,而是身披一床大红被面,手举一把木剑,做占山为王的游戏。项梁大怒,当即让他跪在祖宗牌位前,厉声训斥说:“你如此玩物丧志,将来凭什么复国报仇,对得起祖宗吗?”项羽没有吭声。此后,项羽不再舞枪弄棒了,但是言谈也少了,学习也没什么进步,急得项梁整日唉声叹气。
有一天,项梁与友人交谈,提起了项羽不爱读书的事,友人说:“凡事不能强求,我看项羽虎头虎脑,既然喜欢舞枪弄棒,何不让他习武?如果能顺其自然,说不定能成大将之材!”
项梁一想,认为有道理,便又教项羽学习剑术。项羽学剑,又是一学就会,可过了几天,又厌烦起来,常常趁叔父不在的时候,偷懒睡觉。项梁发现后,很是伤心,流着泪对项羽说:“我看你自幼聪明有志,把复国报仇的希望寄托在你身上。可是你文不成,武不就,将来怎成大业?没想到我满腔热情训练你,到头来得到的却是一盆冷水。你太让我失望了!”
项羽见叔父如此伤心,也难过地流泪说:“我知道叔父对我恩重如山,您让我读书、练剑,都是为了使我将来成才。可我想,读书识字,学点就行了,学得再深有什么用?练剑,练得再好,将来最多能和一个人单打独斗,也不会有多大的出息。所以我觉得不值得一学,也不愿学!”项梁一听,惊得瞪大眼睛问:“那你觉得什么才值得一学?”项羽咬着牙,发狠说:“我要学就学能战胜一万个人的本事!”项梁听了,以为项羽的话是眼高手低,可细细一想,侄儿不论是学文,还是学武,开始都掌握得很快,后来的厌烦情绪很可能正像他自己说的那样,满足不了他要学“万人敌”的志向!
项梁又被侄儿的志向感动了,便千方百计地把《孙武兵法》、《孙膑兵法》、《吴子兵法》和《尉缭子》等兵书找来,一章一节地教项羽学习。这样一来,项羽感到如鱼得水,越学越解渴,越学越有劲。几个月之后,项羽便把那一字长蛇阵、二龙出水阵、三山天地阵、五虎群羊阵、六环金锁阵、七星阵、八卦阵、九宫绝户阵和十面埋伏阵等都记在了心中,并昼夜学习演练,直至运用自如方止。项梁见侄儿学习如此刻苦,高兴地称赞说:“真不愧是项氏后代。”
公元前210年的一天,秦始皇南巡来到项羽的家乡,项羽在观看的人群中,见秦始皇前呼后拥,耀武扬威,气愤地说:“有什么神气的?我早晚要把他拉下皇位,取而代之。”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:“不要胡说,给人听到要杀头的!”
公元前209年,陈胜、吴广揭竿而起,在大泽乡(今安徽宿县东南)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。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见推翻秦朝的时机已到,在会稽杀死地方官段通,联络地方豪杰士绅,组织起八千精兵,加入了推翻秦王朝的起义大军洪流中。经过几个月的时间,项梁所领导的起义队伍就发展到十多万人。
公元前208年九月,项梁战死,项羽成为这支队伍的主帅。次年九月,项羽率军渡黄河,破釜沉舟,大败秦军于巨鹿。
公元前206年十月,项羽和各路起义军联合奋战,终于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。起义军拥立楚怀王为义帝,并将各路起义军首领分别封王;项羽自称西楚霸王,定都彭城(今江苏徐州),成为王中之王,从而实现了他少年时代的远大理想。
篇8:关于项羽的事迹作文材料(高中1200字以上写人)
1、胸怀大志。楚国灭亡之后,项氏家族惨遭屠杀,少祖父项堇被车裂于家乡吴中。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中(今浙江湖州)。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,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;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,没多久又不学了;梁大怒!籍曰:“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,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,籍要学便学万人敌!”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。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,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。籍身高八尺,力能扛(读音gāng,音“钢”)鼎(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),气压万夫,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。
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(今钱塘江)时,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,便脱口而出:“彼可取而代之(我可以取代他)。”秦二世元年(前二〇九),陈胜、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,揭竿而起(即大泽乡起义),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,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,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!二十四岁的项羽,就这样被人民起义的急风暴雨推上了历史舞台。
2、破釜沉舟。
3、收服章邯。灭掉王离军,救赵成功后,战争并没有结束,章邯军还有20多万人退居棘原,此时怀王命项羽回师。但是项羽另有大志!项羽要摆脱怀王灭秦称霸天下,此时对他来说是一个机会。项羽开始使用政治手段,首先要收服诸侯联军,再要收服章邯!做好这些项羽煞费心机,项羽先把章邯军牢牢压制在自己手中却不强攻,利用章邯的威胁一面统帅整合诸侯,一面用裂土分封收买诸侯,恩威并用,双管齐下,把诸侯联军牢牢绑在自己的战车上。
章邯在王离兵败后,受到极大的压力,一直求战,希望用胜利来回应秦庭。但是局势的主动权掌握在项羽的手中,项羽此时表现耐性十足,屡屡击败章邯却不决战,只是一点点磨,而章邯此时战不胜退不得。这样对峙6个月,已经是秦二世三年6月了,秦二世屡屡派人责问章邯,章邯派亲信司马欣到咸阳打探消息。赵高派人捉拿司马欣,司马欣从小路逃回。
此时陈余给章邯写信讲明利害,让章邯投降项羽!章邯有些意动,却不甘心,一面派人谈约,一面准备在战。但是章邯的小动作都被项羽看在眼中,为了彻底收服章邯,项羽决定打怕他!项羽命蒲将军迅速到漳南击破章邯军,自己带大军再败章邯军。章邯无计可使,只好投降。秦朝的最后一只军队宣告覆灭。奇迹总出现在打破常规却合情合理中。
4、鸿门宴。
5、大战彭城。项羽把大部队留在齐国迷惑刘邦,自己运用骑兵的机动性,绕道彭城西南的萧县。等待刘邦诸军全部进入彭城,混乱不堪,而且大将忙着部署北边建立防御,刘邦等主帅松懈的最佳时机。开始西出萧,向东进攻彭城。项羽选择的是早晨发动偷袭。选择早晨看得出项羽对时机把握的老辣,早晨敌人尚在睡梦中,正处于最疲惫的时候,突然遭遇大规模偷袭,其慌乱可想而知!汉军统帅刘邦从开始就被楚军咬住,在彭城西用旧情使楚将丁公放自己一马,逃出彭城被楚军围住,由于大风吹散楚军阵型,刘邦得以逃脱。刘邦此时向北逃跑,过老家沛县,欲收家小向西。却引来楚骑,家小被楚抓到,靠推儿子女儿总算逃过一劫。
刘邦老婆吕后的兄长吕泽跟随刘邦参与彭城之战,战败后先带兵逃到下邑。刘邦绕了大圈子跑到下邑,收其散兵才缓过劲。彭城之战项羽在面临盟友背叛,孤立无援,自己孤军深入,后方失守,两线作战,兵力悬殊的种种危机,而大胆使用战略奇袭,用3万骑兵全歼刘邦联军56万,获得空前绝后的胜利。
6、垓下之战。
7、悲剧英雄。项羽又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。秦朝灭亡后,他自称霸王,忙於分封诸侯,扶持六国贵族的残余势力,违背了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,造成了混乱割据的局面。他行为残暴,坑杀秦降卒二十万余。入关后,火烧秦宫,大火三月不息。他烧杀虏掠的暴行,违背了人民的意志,是他战败的根本原因。
项羽自恃武功以威慑诸侯,缺乏远见,不争取同盟。又妒贤嫉能,不能用人,招致众叛亲进,军心涣散。军事上,他缺少战略家的眼光,刚愎自用,不纳页良。以致屡失战机,没有巩固的后方基地,没有充足的粮饷和兵源,虽然屡战屡胜,反而由盛而衰。所以,虽然项羽具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,最终也难以避免失败。
篇9:关于刘邦和项羽的历史故事(高中1200字以上记叙文)
楚汉相争,刘邦战胜项羽,常常让人觉得匪夷所思,不可思议。因为就家庭背景,集团力量和个人魅力而言,刘邦和项羽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。下面是关于他们的历史故事,一起来阅读下吧:
陈胜、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,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,响应起义。没有多久,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。
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,他们节节胜利,占领了大批地方。但是因为战线长,号令不统一,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。起义不到三个月,赵、齐、燕、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,自立为王。
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,很快攻进关中(指函谷关以西地区),逼近秦朝都城咸阳。秦二世惊慌失措,赶快派大将章邯(音hán)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、奴隶放了出来,编成一支军队,向起义军反扑。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,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。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,终于失败。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。起义后的第六个月,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。
陈胜、吴广虽然死了,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。在南方的会稽郡(治所在今江苏苏州)声势更大。
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。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。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,项燕兵败自杀。项梁老想恢复楚国。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,又挺聪明,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。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,就不愿学下去。项梁又教他学剑,项羽学了一阵子,也扔下了。
项梁很生气,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:“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?学会了,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;剑学好了,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,没什么了不起。要学,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。”
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,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,给他学。项羽一听就懂,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,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。项梁本是下相(今江苏宿迁西南)人,因为跟人结了冤仇,避到会稽郡吴中来。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,都很佩服他,把他当老大哥看待。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,练本领。
这回儿,他们听到陈胜起义,觉得是个好机会,就杀了会稽郡守,占领了会稽郡。不到几天,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。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,所以称为“子弟兵”。
项梁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,很快打下了广陵(郡名,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),接着又渡过淮河,继续进军。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,和他们联合起来。
第二年,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,由刘邦带领,来投靠项梁。
刘邦本来是沛县(今江苏沛县)人,在秦朝统治下,做过一名亭长(秦朝十里是一亭,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)。
有一次,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。他们一天天赶路,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,刘邦要管也管不住。但是这样下去,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。
有一天,他和民伕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。他对大家说:“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,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;就算不死,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。我现在把你们放了,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!”
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,说:“那您怎么办呢?”
刘邦说:“反正我也不能回去,逃到哪儿是哪儿。”
当时,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。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(音mángAdàng)山躲了起来。过了几天,聚集了一百多人。
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(音shēn)知道刘邦是个好汉,很同情他,暗暗地跟他们来往。
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,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,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,请他当沛县的首领。大家称他沛公。
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,又招集了两三千人,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。
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,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。刘邦得到这个消息,要回去攻打丰乡,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,只好往别处去借兵。
他到了留城(今江苏沛县东南),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。两人遇在一起,很谈得来。他们一商量,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,只有项梁声势最大,决定去投奔项梁。
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,就拨给他人马,帮助他收回丰乡。从此,刘邦、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。
陈胜、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,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,彼此争夺地盘,闹得四分五裂。秦国的大将章邯、李由,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。
在这个紧要关头,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,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。为了扩大号召,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,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(名叫心)找了来,立为楚王。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,一直为他抱不平。为了提高号召力,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。
篇10:历史典故故事(400字)
项羽,下相(今江苏宿迁西南)人,秦末农民起义军的领袖。
秦二世元年(公元前209年),他跟随叔父项梁在吴地起义。
秦亡后,自立为西楚霸王,并大封诸侯王。
在楚汉战争中,被另一支抗秦力量刘邦击败,自刎而死。
项羽是一个有勇无谋的武夫。
在他起兵抗秦以后,曾经有很多贤臣名将,如范增、陈平、英布、韩信等,投靠在他的手下。
他不是看不起他们,而是因为妒忌这些人的才能,致使这些人不是弃楚归汉就是愤然离去。
韩信归汉后,成了刘邦和项羽争斗中致项羽于死地的大将。
在著名的鸿门宴上,范增劝项羽杀掉刘邦,项羽不仅不听从劝告,反而中了陈平、刘邦施的反间计,罢免了范增的权力,致使范增愤然离去,病死途中。
由于项羽不善用人,最后终于成了孤家寡人,演出了一场“霸王别姬”的惨剧。
汉朝建立以后,有一次刘邦大宴群臣。
席间,刘邦问:“为什么我能取得天下,而项羽就失去了天下呢?”大臣高起、王陵回答说:“项羽妒贤嫉能,害功臣,疑贤者,所以他失掉了天下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