房产遗嘱范文模板(精选2篇)
篇1:房产遗嘱的故事(1200字以上叙事)
这天上午,刘伟正上着班,他的弟弟打来了一个电话,说老家的父亲病危了。刘伟听了立即赶飞机从上海回了老家,但还是没能见上父亲最后一面。
刘伟只得伤心地和弟弟一起安葬了父亲。回上海的头一天,两兄弟坐下来长谈了一夜。刘伟说:“弟弟,我这么多年都在外头闯荡,十多年来一直是你陪在老爸身边,我自愧没有尽到太多的责任,所以想咱老爸留下的东西,什么房子啊存款啊,都归你。”
“哥,既然你这么说,我也不想有什么隐瞒,老爸去世前写了一份遗嘱,说房子归我,还剩5万块的存款归你。”弟弟说着拿出了一份遗嘱。
刘伟接过来粗略地看了一下,就递还给了弟弟,考虑了一下说:“小县城不比上海,5万块钱对我来说不算多,但对你来说却不少。你可以拿去做个小生意,我什么也不要。”
见刘伟这样说,弟弟便接受了。此时刘伟又交代了一句:“这钱的事儿你千万不能让你嫂子晓得。”弟弟感激地点点头,又问起刘伟在上海过得如何。
刘伟也不隐瞒,说:“我开了一家送水的小公司,一年大概能挣个二十来万。只是我们现在住的是套50多平米的二手房,本想今年换个大点的,可房价涨得太快,一时买不起了。”
接着,两兄弟二人又聊了些杂事,最后依依惜别。
刘伟一回到上海,老婆就向他打听父亲的遗产。刘伟说,没有啥值钱的东西,只有一套80.4平米的老房子,是父亲从前的单位用房,也就值个七八万块钱,老爸已给了弟弟。老婆听了,似乎有些失望,不过也没再说什么。
但过了没多久,刘伟就遭到老婆好一顿数落。原来老婆打听到,刘伟老家县城正在搞开发,老房子折迁最高可得到2万块一平米的补偿!
老婆情绪很激动:“那套老房子要补偿160来万,我们简直亏大了!你爸太偏心了,我们虽然很少回去,但每年都寄不少生活费给他,起码也尽了赡养义务。不行,你得打个电话问问你弟弟。”
刘伟想起父亲的遗嘱,有些为难,可老婆却命令道:“这160万至少也得有我们的80万。有了80万,我们今年就能买上新房子了。马上打电话!”
刘伟是“妻管严”,只好打通了弟弟的电话,不想弟弟在电话里一听说要平分房子,就不乐意了:“哥,你走之前,我俩不是说好了的吗,怎么又变卦了?”
刘伟只好商量说:“不是我变卦,是你没告诉我老房子要拆迁,我改天回来与你商量一下如何?”
哪知弟弟听了却“砰”的一声就挂断了电话:“没得商量!”
开始刘伟是迫于老婆的压力,可现在弟弟的态度让他气血上涌,立刻决定回老家去讨个公道。
第二天,刘伟两口子就飞回了老家。找了两个舅舅和街办主任一同去跟弟弟理论。
弟弟见刘伟喊了人来,立马拿出父亲写的遗嘱给众人看。
众人见遗嘱写得明明白白的,就劝刘伟不要再争了。刘伟老婆看得细心,叫了起来,说遗嘱上写的还有5万块钱该给刘伟。
弟弟一听,忙说那5万块钱刘伟已送给他了。刘伟因心中有气,也不再信守当初的承诺竟连声否认,结果兄弟俩就当街大吵起来。最后刘伟质问弟弟:“老爸是什么时候给你写的遗嘱?这是不是他的真实意愿?有人证吗?”
弟弟很笃定,拿出遗嘱,说:“遗嘱是老爸去世前一天写的,不仅有医生证明,还有两位证人,这不会有假吧?”
刘伟拿过遗嘱,仔仔细细地看了起来,看着看着竟笑出声来:“哈哈……你可看好了,老爸在遗嘱里写的是‘把一套8.04平米的房子给小儿子’,也就是说‘把8.04平米的房子给你’,那剩下的70多平米就该我们俩平分了。”
“什么,这怎么可能?”弟弟大叫着一把抢过了遗嘱,一看就傻了眼,那白纸黑字上真写着8.04平米。众人再看,也都傻眼了。
这下轮到弟弟急了,他连呼:“不可能,不可能!一定是老爸小数点点错了。”
“这房子理所当然有我的一半了。我不想再与你浪费口舌,咱们法庭上见。”刘伟得意地说。
几天后,刘伟就将弟弟告上了法庭,要求得到一半房产。法庭比对笔迹,认为遗嘱确系刘伟父亲所写,并真实有效,关键就在于这个“8.04平米”。法院认为,按常理来说,这一定是“80.4平米”的笔误,因为一套房子只有8.04平米不合常理。再加上病人临终时容易出错,最终法庭宣判:遗嘱中的8.04平米系笔误,该处房产归弟弟所有,5万块存款归刘伟所有。
篇2:2013年4月时事热点:老人立遗嘱 95%设计房产(1200字以上)
自开始免费接受老人遗嘱登记仅10个工作日,已有1000多名老人前往中华遗嘱库办理了登记遗嘱的预约手续。面对“供不应求”的场面,北京民政部门已协调派出志愿者“增援”。
今年内,中华遗嘱库还将在京新设立3至4个登记点,并向上海、广东推广。
多数老人立遗嘱“回避”子女
“好久没坐过公交车了。”北京西交民巷,78岁的王敏拄着拐杖,迎着午后的阳光,步伐缓慢地走到中华遗嘱库第一登记中心门口,加入等候的队列。十多位等待办理遗嘱登记预约手续的老人排着队,队伍一直蜿蜒到了街面上。
自3月22日开始办理遗嘱登记至昨日,中华遗嘱库“门庭若市”,已为130多人办理了遗嘱登记。由于接待能力有限,目前只能先接受预约。还有多名来到现场的老人反映,热线“热”得打不进来。
中华遗嘱库负责人、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理事长陈凯称,为了提高遗嘱库的接待能力,民政部门已经派来了志愿者“增援”,专门接听热线。近期计划再增加几个办理窗口,解决排队问题,“可以5月之后再来办理预约,到时接待能力增强,预约排期可能会比现在更靠前。”
像每名办完预约手续的老人一样,王敏也领到了一张通知单和遗嘱范本。老人可以按范本的格式写好遗嘱,再按照预约的日期前往登记,将内容录入到遗嘱库内。王敏早就想好了遗嘱内容,北京一处房产留给女儿,山东一处房产留给儿子。
“我活了这辈子,最后一件事一定要办好。”王敏说,她特意选了个儿女都不在家的日子前来预约。工作人员也发现,大多数老人是独自或老两口结伴前来登记遗嘱,表示立遗嘱不希望子女提前知道。有的甚至是瞒着孩子“偷偷摸摸”来的。
不少老人在遗嘱中提出,希望根据赡养程度的多少或其他因素分配财产,而不是平均分配。因此,老人们不希望孩子过早获知遗嘱的内容,免得影响彼此和睦,滋生家庭矛盾。“人老了,特别怕家庭关系不好。”75岁的钱大爷说,他的哥哥生前就是怕子女闹矛盾,一直没有立过遗嘱,结果去世后4个孩子还是闹上了法庭。
为了确保遗嘱体现老人的独立意志,中华遗嘱库规定,即使子女陪同前往,老人办理登记时也必须在专设的房间内独立完成且全程录像,子女不允许在场。
另外,对于老人登记好的遗嘱,除了老人亲自指定的提取人之外,不允许“泄密”给任何人。对于遗嘱录入、查询、打印、提取的每一个环节,遗嘱库都实行严格的分级授权。如“泄密”,或以侵犯个人隐私被追究法律责任。
95%以上老人遗嘱涉及房产
据陈凯介绍,前来登记、咨询遗嘱事宜的老人中,95%以上均涉及房产分配问题。“房子拆迁怎么办?”“一套房子怎么分给5个孩子?”遗嘱库现场,老人之间议论最多的便是这些。
很多老人知道房价一路飙升,但并不真正了解房地产市场行情,对多年“老宅”现今的价值心中无底。另外,许多老人都有不止一名子女,一处房子如何分配给几个孩子方能不失公平,也成了难题。有老人提出,将房产给其中一名子女,要求该子女补偿一些钱给其他子女;还有老人希望将房产变卖后,子女再“分成”。
陈凯表示,对于老人在遗嘱中的诉求是否合法有效,遗嘱库的律师志愿服务团队会作出风险提示,比如不能够违法、尽可能具备操作性等。此外,律师还会根据老人的想法与愿望、面临的问题给予一些帮助。比如,一名老人反映自己的身份证、户口本和房产证都被儿子藏起来了,律师遂建议他重办证件,即可完成遗嘱登记。
■ 追访
遗嘱登记保存将长期免费
中华遗嘱库的发起、主办方并非政府部门,而是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,均是公益社会组织。对于社会组织“承接”老年人遗嘱管理的事务,全国老龄办副主任阎青春表示,中华遗嘱库的出现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,拓展了新的社会公共服务项目。
针对有媒体称中华遗嘱库远期将试行收费,陈凯表示,作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公益项目,对于遗嘱的登记、保存将会长期免费。不过,作为“一站式”服务,遗嘱事宜的后续办理如果涉及到律师、公证等,需要按照公证处的标准进行收费。另外,针对部分老人身体虚弱,走路、写字困难的情况,遗嘱库正在研究新流程,希望能够推行上门服务,并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登记遗嘱。
■ 个案
“同意我捐眼角膜 女儿才能继承遗产”
“我希望通过立遗嘱,迫使女儿答应我的要求。”65岁的梁女士说。
梁女士立遗嘱是基于一个特殊的原因。六七年前,曾是退休教师的她,萌生了捐献眼角膜给贫困地区学生的心愿,但女儿女婿都明确表示反对。梁女士曾到同仁医院表达登记捐献眼角膜的希望,但医生当时告诉她,需要家属同意签字。梁女士的老伴已去世,女儿坚决不肯签字。
“我理解她疼我,但捐眼角膜是我的愿望,我已经想好了。”从报纸上得知中华遗嘱库成立的消息后,梁女士便萌生了以遗嘱“逼宫”女儿的想法。梁女士在遗嘱开头申明,希望女儿女婿承认遗嘱的效力,并且配合医院,同意她做角膜捐献登记。在这个前提之下,女儿才可继承她的遗产。
中华遗嘱库律师表示,梁女士的遗嘱中,设置了给继承人的“附加义务”。这种情况下,只要附加义务本身合法,遗嘱便在法律上成立。也就是说,如果梁女士的女儿不同意母亲捐献眼角膜,便无法继承她的遗产。
■ 问题
缺乏精神鉴定机构对接
中华遗嘱库运行十日,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精神鉴定机构的对接。
陈凯表示,在财产继承纠纷中,许多案件的争议焦点是遗嘱人身体和精神状况是否正常。对此,中华遗嘱库在登记遗嘱时全程录音录像,这个档案可以帮助反映、证明老人在立遗嘱时的身体、精神状况。但有些老人前来登记遗嘱时,表现出的精神状况不太好或反应较迟钝。这种情况下,工作人员会建议老人前往精神鉴定机构鉴定。中华遗嘱库呼吁,希望有精神鉴定机构同遗嘱库对接,这样老人登记时就可以“一站式”进行精神鉴定,更大限度地保障老人的遗嘱切实生效。
■ 提醒
老两口应分别立遗嘱
“很多老人对于遗嘱的意识是好的,但对法律的理解还不够到位。”陈凯称,有的老人虽然立了遗嘱,但由于对法律不了解而导致遗嘱无效。
根据北京市高院统计,在遗嘱继承案件中,有将近60%的遗嘱被法院认定为无效。最常见的法律“盲区”就是遗嘱人分配的遗产“越界”,夫妻一方在遗嘱中支配了夫妻共同财产。比如属于老两口的房子“去世后不给老伴,给儿子”的遗嘱就属于不合法的,不具有法律效力。对此,陈凯提醒,老两口必须分别立遗嘱,遗嘱中支配的财产只能是遗嘱人有权支配的部分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